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经历了几个阶段,从最早的会计电算化发展到金融电子化,再到后来的网络化和信息化,直到今天的数字化转型,科技对金融业务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最初的科技“支撑”金融,再到科技“助推”金融,一直到发展到科技“引领”金融。
机遇:
一是可以缓解银行供给端和客户需求端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供需两端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当前传统信贷市场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过高的交易成本又是弱势人群和小微企业受到金融排斥的主要障碍,而银行机构借助数字化转型来推进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不仅可以减少降低人力成本和营运成本,还整合大量碎片化和非结构化的网络用户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风险,进而为缺乏抵押和担保的借款人提供信贷支持和增信计划。
二是促进银行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一方面,银行机构通过数字化转型纷纷发展业务,不仅对银行负债、中间和资产等业务造成了一定冲击,也为新型业务和商业模式等方面创造了机遇;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对银行机构发展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和溢出效应,使大型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各方面优势将业务范围快速拓展到五六线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以此与中小银行进行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推金融市场的结构变革和效率提升。
三是解决需求端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和贷款可得性。一方面,借助数字化转型,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可以完全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使偏远地区的弱势群体也能平等的享受合理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借助数字化转型,商业银行可以准确获取到更多客户的“软信息”,提高其对消费者金融需求的感知,进而可以开发出与客户需求更为匹配的金融产品或服务。
四是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实现共同富裕。除了上述优势外,对于银行而言,数字化转型对于农民创新创业、农村绿色经济发展、六次产业融合、缩小收入差距等方面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促进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等战略目标有重要意义。
挑战:
首先,缺乏支撑数字化转型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商业银行数字转型不仅需要金融人才,还需要懂科技人才,更需要懂金融科技的人才。但目前多数银行不仅缺乏可以主导整体规划和数据分析技术的人才,也缺少数字化人才的政策保障机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能弱化业务条线的智力支撑,影响数字化升级迭代。
其次,数据资产管理难度大,数据价值挖掘不充分。一方面,大部分银行数据资产管理工作多科技部门负责,难以对行内数据资源进行全口径、全周期的有效管理;另一方面,数据资产开发者和使用者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同机制,跨界合作的开放动力不足,使得数据资源使用率不高,严重制约数据价值的挖掘与创造。
最后,数字化转型会带来新的风险。从技术风险来看,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网络应用会渗入各个金融场景,使得银行系统比较容易受到网络威胁,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难度增大。从市场风险来看,数字化时代下市场风险模型更依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模型构建更为复杂,模型验证更为困难,输出结果较难解释,导致模型应用产生不确定性。
为了应对技术创新带来的风险,需要保持对符合市场需求金融创新的包容审慎态度,并从数据搜集、交互、存储、自动化处理、管理等方面建立数字金融的基本规则和标准,以此安全管理和监测银行风险。保持对符合市场需求金融创新的包容审慎态度,同时围绕科技与监管深度融合的新特点,利用金融科技监管沙盒为风险监管赋予新思维、新模式和新手段。
文章来源:人大金融科技研究院